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(2025)-汽车之家
《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(2025)》由平安产险联合多家机构发布,深入剖析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状况,涵盖产业演进、制度完善、商业落地、风险应对等方面,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引。
1. 产业演进:潜力巨大但挑战重重:智能驾驶技术在提升社会效率和交通安全方面成效显著,可降低事故率、缓解交通拥堵 。其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,带动万亿级市场发展,产业链不断完善 。技术发展分三个阶段,目前“单车智能”和“车路云协同”双路线并行,前者逐渐从“模块化”向“端到端”演进,后者致力于打通车、路、云端信息 。不过,智能驾驶商业化面临周期长、投入高、变现难的困境,从“烧钱”到“造血”的闭环构建仍需政策、商业模式和配套服务的协同支持 。
2. 制度完善:政策引导规模发展:我国智能驾驶政策加速完善,国家和地方协同推进商业化落地,政策重心已从道路测试转向试点应用 。与美国相比,我国政策完善度处于同一梯队,未来将重点聚焦推广应用,扩大场景范围、普及认知、推动立法 。建议对单车智能路线持续“松绑”,对车路云协同路线加强扶持,明确事故责任认定标准,完善相关法规和规范体系 。
3. 商业落地:技术与模式共进:中国市场存在“单车智能”和“车路云”协同两种技术路线,分别有渐进式和激进式发展路径,对应ToC端私家车和ToB端Robotaxi等场景 。ToC端用户对高阶智驾有需求但付费意愿下降,特斯拉、华为鸿蒙智行、小鹏汽车等车企通过不同模式推进商业化,如特斯拉的软件收费、华为的合作共赢、小鹏的技术下沉 。ToB端用户对无人出租期待值高,Robotaxi虽处于早期阶段,但中长期有望降低成本、实现规模应用 。此外,车企应重视智能驾驶战略地位,头部车企开放赋能,追赶车企合作发展,并根据自身优势参与Robotaxi业务 。
4. 风险应对:创新保险服务保障发展:智能驾驶带来功能安全、预期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新型风险,现有保险产品难以应对 。应在产品设计上,短期采用“车 + 非车”组合承保,长期开发专属产品;定价方案上,运用车机和仿真数据构建专家评级模型;定责方案上,完善政策制度,建立鉴定还原能力 。平安产险与赛力斯的合作是成功实践案例 。同时,要建立跨行业沟通机制,建设配套数据平台,以推动智能驾驶保险发展 。
5. 智能驾驶发展前景广阔,但商业化闭环面临技术、法规、成本和配套服务等障碍 。政策完善是基础,需为不同技术路线提供支持并明确责任认定;商业模式创新是关键,车企应提升竞争力并参与合作;保险服务创新是支撑,要完善产品和数据平台 。各方应积极应对挑战,把握智能驾驶发展机遇 。
放大看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